前言:2019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08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现节选与公司(生产经营单位)有关条例,请相关部门 、项目部 、分公司认真学习领会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适用其规定 。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建立 、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
第二章 应急准备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 ,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 ,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
第六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具有科学性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明确规定应急组织体系 、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救援程序和措施 。
第七条 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单位 ,矿山 、金属冶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 ,以及宾馆 、商场 、娱乐场所 、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 ,应当将其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
第八条 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单位 ,矿山 、金属冶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 ,以及宾馆 、商场 、娱乐场所 、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 ,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抽查 ;发现演练不符合要求的 ,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
第十条 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运输单位 ,矿山 、金属冶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 、商场 、娱乐场所 、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其中 ,小型企业或者微型企业等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 ,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并且可以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
工业园区 、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 ,可以联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
第十一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技能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单位或者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 ;应急救援人员经培训合格后 ,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
应急救援队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 ,并定期组织训练 。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
第十三条 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单位 ,矿山 、金属冶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 ,以及宾馆 、商场 、娱乐场所 、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 ,应当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 ,配备必要的灭火 、排水 、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 、掩埋 、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和物资 ,并进行经常性维护 、保养 ,保证正常运转 。
第十四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 ,配备应急值班人员 :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单位以及矿山 、金属冶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 ;
(三)应急救援队伍 。
规模较大 、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 ,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 。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 ,掌握风险防范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 。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办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手续,报送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情况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但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
第三章 应急救援
第十七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 :
(一)迅速控制危险源 ,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
(二)根据事故危害程度 ,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
(三)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
(四)采取必要措施 ,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 、衍生灾害发生 ;
(五)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 ,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 、信息和处置方法 ;
(六)维护事故现场秩序 ,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
(七)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
第十九条 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 ,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 ,由有关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
第二十一条 现场指挥部实行总指挥负责制 ,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方案 ,协调 、指挥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 。
参加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未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对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维护 、保养 ,导致发生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危害扩大 ,或者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未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送备案、未建立应急值班制度或者配备应急值班人员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储存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科研机构 、学校 、医院等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